精选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能源

文章内容

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

ysladmin 2024-05-28
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国家政策

2.如何构建一个评价体系?

3.如何构建一个评价体系

4.建立什么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

5.两会进行时 | 汽车圈代表们的八个关键词

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接近燃油汽车水平

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国家政策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国家政策:当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端的支持总的来说可概括为金钱补贴、税费减免、牌照路权三个方面。

       从2018年2月12日起实施,2月12日至6月1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此前对应标准的0.7倍补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按0.4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

       从2018年起将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实施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补贴等财税优惠政策,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应是符合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重点加大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公交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补助对象。补助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按销售价格扣减补贴后支付。

       资金拨付。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实行按季预拨,年度清算。生产企业在产品销售后,每季度末向企业注册所在地的财政、科技部门提交补贴资金预拨申请,当地财政、科技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至财政部、科技部。四部委组织审核后向有关企业预拨补贴资金。年度终了后,根据核查结果进行补贴资金清算。

扩展资料: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

       (二)新能源乘用车技术要求

       1. 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100km/h。

       2. 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对高于120Wh/kg的按1.1倍给予补贴。

       3. 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按整车整备质量(m)不同,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Y)应满足以下要求:m≤1000kg时,Y≤0.014×m+0.5;1000<m≤1600kg时, Y≤0.012×m+2.5;m>1600kg时,Y≤0.005×m+13.7。

       新能源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推广应用补贴标准如下:

       

参考资料: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百度百科

如何构建一个评价体系?

       发改委网页截图

       2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这是我国从顶层设计层面,进一步明确了汽车产业在“新四化”历史机遇下的发展方向,强调了里程碑时间节点的具体要求,对行业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对汽车智能网联领域的参与者是巨大鼓舞。2018年1月,发改委曾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隔两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正式发布。具体来看,这一文件有以下九方面的价值:

       第一,“发展战略”体现了国家对智能汽车的支持,是一以贯之的。几年来多部委出台了诸多政策和纲领性文件,不断从各层面予以规范,依据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在内容上更加务实和详细。“发展战略”的发布,体现了顶层设计的价值,代表了国家层面的战略要求。

       近年来国家有关智能汽车发展的政策文件(部分)

       第二,本次“发展战略”,由多达十一个部委共同印发,包括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交通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涵盖了既有的和汽车产业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包括了信息、安全、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政府机关。说明国家对智能汽车的认识,不仅局限在汽车领域,而且从科技产业协同、国家信息安全等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未来汽车的发展;汽车不仅是独立行驶的交通工具,也和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息息相关。同时,政策中提到了按照部门职责,形成发展合力。多部委的联合发布也表明,上述部门对未来智能汽车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甚至在管理职能和分工上也有所界定,这也预示了该战略未来落地的下一步工作方向。

       第三,“发展战略”突出“中国”的重要价值,强调发展中国标准智能汽车,强化了本地属性。“发展战略”阐述了中国的战略优势,制度优势保证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汽车产业体系完善,互联网、信息通信等领域实力雄厚。路网规模、5G?通信、北斗等基础设施保障有力,汽车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第四,“智能汽车”被准确定义为:“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这个定义,一方面强调了汽车从单一的交通工具,到智能移动空间,从狭义的汽车概念升级;另一方面将智能汽车称之为“应用终端”,使得互联网公司介入汽车领域师出有名。

       第五,和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版本将关键节点后移。《征求意见稿》较为乐观,认为在2020年时,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显然,目前还未达到这个状态。

       而在正式版本的战略愿景中,将2025年作为第一个里程碑。征求意见稿中的“中国标准”,推迟到2025年“基本形成”,取消了智能汽车占比的具体目标。此外,“发展战略”要求在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等)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而下一个时间点则相对粗放,放在了2035-2050年,要求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两个版本的表述相比,显然正式版本更加务实。印证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客观困难。不像此前2012年版本新能源车发展战略中,规划过于具体,提出2020年产销200万辆,累计500万辆的目标,均无法实现的尴尬。而且征求意见稿发布时,中国汽车发展仍处于增长期,之后两年连降的局面,也不得不让政策制定者降低预期。

       第六,“发展战略”清晰阐述了智能网联发展核心竞争力,包括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这一阐述,为我国这一领域的从业者指明了投入的方向,对资本也是一种引导,同时也隐含了表明我国在上述领域和国外的差距。在发展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过程中,需要正视差距,寻找差异,干出特色,自立自强。

       第七,“发展战略”将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促进我国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在战略愿景中,提及了到2025年L3和L4级自动驾驶的发展状态,以及LTE-V2X和5G-V2X车用无线通信网络的同步发展。在核心技术、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的要求。在5G逐步商用化、汽车电子迅速普及,以及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发展战略”的发布,有利于国内产业链聚焦技术攻关路线,发挥国情优势,无疑对车路协同V2X领域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互联车辆市场前景预测(单位:百万辆)(来源:2019年普华永道思略特数字化汽车报告)

       第八,“发展战略”详细界定了智能汽车发展六大战略任务。对每个方面所包含的范围进行了介绍。

(一)构建协同开放的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定义了关键基础技术,要求推动测试评价技术,开展应用示范试点;

(二)构建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如前文所述,提出了五大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主体方面,鼓励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以及人工智能、互联网企业等方面的共同参与;

要求加强智能汽车复杂使用场景的大数据应用,重点在数据增值、出行服务、金融保险等领域;

要求开展军民联合攻关,加快北斗系统的应用,以及多种技术在军民互转方面的应用;

(三)构建先进完备的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包括道路基础设施,车用无线通信网络,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能力,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国家智能汽车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五大方面;

(四)构建系统完善的智能汽车法规标准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认证认可三个方面。特别是对“机器驾驶人”的认定、责任确认、网络安全、数据管理等法律问题及伦理规范研究,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权利、义务和责任等。

(五)构建科学规范的智能汽车产品监管体系。

车辆产品管理方面,涉及生产、准入、销售、检验、登记、召回等环节的管理规定。

车辆使用管理方面,包括标识管理办法、实时跟踪和事件溯源,公开透明的智能汽车监管和事故报告机制,以及联网通信设备进网许可管理。

(六)构建全面高效的智能汽车网络安全体系。包括了安全管理联动机制,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数据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阐述。

       第九,“发展战略”对资本投入方面加强了引导作用,提出重点投向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研发等领域,严禁以发展智能汽车为名,新建或扩大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这也是吸取了此前的教训。例如新能源车在国家政策强力推动之下,所产生的一些负面作用。

       当汽车行业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之下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发布,让智能汽车真正名正言顺,迎来快速发展期。无疑令汽车相关的新产业链,特别是与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方面相关的创新领域,看到了巨大的希望。面对2025年的目标,还有5年时间,还处在重要的机会窗口。疫情对今年汽车产销的负面影响已成定局,国家也在呼吁稳定汽车消费,减少今年的损失。从长远来看,智能网联带来的千亿级市场,将会使全产业链范围内的更多企业受益。

       2019年中国主要人机交互各技术项的车型装备率及款型装备率(来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如何构建一个评价体系

       一、外部评价:如果是toB的企业,外部评价人就是客户;如果是toC的企业,外部评价人就是产品、业务部门。

二、内部-自我与团队交替评价:也就是针对优点和不足,团队成员自身以及团队中其他人都针对该人员进行评价,这样,能360度评价一个人的同时,更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项目经理最头疼的“个性”成员,从而也让项目组成员之间都有了“同理心”。

三、内部-自上而下评价:从领导层的考核指标,拆解后对团队成员进行综合评价,这个维度的评价是已结果为导向的主观感受结合客观指标进行的最终评价。

外部评价

       由之前的项目经理承担,但现在逐渐的已经过渡到了具体的项目成员身上,项目经理在具体的技术沟通、问题反馈,逐步下放到了团队的具体成员上,这样,可以加快整体团队的相应速度,但要看具体情况再定。从这里也可以整理出一些外部评价的具体实施点:

       1)双方工作沟通效率、结果;

       2)客户、业务、产品部门提出疑问的响应速度和效果;

       3)业务验收测试及上线后提出的问题解决率;

       4)项目经理在整个项目周期中对项目组成员和客户、用户的培训、监督、指导工作,同时提升自己的沟通管理水平。这是项目群经理对项目经理的评价参考。

建立什么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

       企业在建立价值评价体系时首先应该结合自身发展阶段,认真思考自身发展过程中是否已经为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奠定好基础,反思自身是否具备建立价值评价体系的条件;

        其次,评价系统的建立不是简单的确立考核指标,其关键在于通过岗位评估发现能够真正反映岗位价值的价值点。而究竟哪些指标能够真正的反映出该岗位的价值呢?这需要领导层、核心骨干及善于思考的员工的积极参与,如果企业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和专业第三方进行合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最后,企业在建立价值评价体系时应与激励机制相挂钩,这样才能使价值评价体系真正落实到实处。

        华为任正非曾提出如下观点,一个企业的员工如果不合格其便发展不起来,而一个企业缺少正确的价值评价系统则无法壮大。由此可以看出,价值评价体系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企业在建立价值评价体系时应结合其自身发展阶段,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调动领导层、核心骨干等参与的积极性、邀请专业第三方参与等方式对不同岗位的价值点进行正确的确认与评估,并且在建立的过程中注意与企业相关激励机制相联系,将价值评价体系落实到实处,建立真正的价值评价体系。 扩展资料 企业的评价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岗位评价系统,主要针对不同岗位之间的评估。例如,企业中一般业务部门的薪酬要高于职能部门,采取的便是这种评价系统;

        第二、任职评价系统,主要针对岗位胜任的评估。例如,当业务部人员比较年轻,相对经验不足,而职能部员工经验丰富时,此时采用岗位评估系统进行评价就会存在一些问题,任职评价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业绩评价系统,主要针对同岗位人员的评估。同一岗位上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员工业绩水平也不相同,该系统更侧重对同岗位多劳多得的.评价;

        第四、价值评价系统,主要针对员工自身的价值进行评估,更加体现员工自身的能力价值。

两会进行时 | 汽车圈代表们的八个关键词

       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

       针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以同行评议为主;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

       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和目标。而评价程序则可以为企业提供分析和反馈机制,帮助企业了解自身运营情况,及时调整并提高经营效率。

       首先需要确定企业的核心指标,这些指标应该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和运营效益。一般来讲,核心指标应该包括收入、利润、现金流和市场份额等。在确定核心指标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制定统一的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2、典型性原则

       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权重在各指标间的分配及评价标准的划分都应该与高西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3、动态性原则

       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化,应该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4、简明科学性原则

       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指标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并且数据易获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接近燃油汽车水平

       全国两会召开,多位汽车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多项建议。

       文 | 宋豆豆

       5月21日,2020年全国两会开幕,既标志着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也宣告着后疫情时期中国为恢复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蓄积能量。

       汽车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全年汽车生产总值超过8万亿人民币,占GDP比重达到8%,实现利税超过4800亿人民币。过去两年来汽车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020年黑天鹅疫情的影响,使得持续下行的车市再遭重创。

       全国两会的召开,汽车行业和汽车市场的政策调整备受关注,多位汽车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新基建、汽车税改、新能源汽车、插混汽车、智能网联、品牌向上、全球发展、适度放开“禁限摩托”成为汽车圈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一、新基建

       今年以来,“新基建”概念火热,4月20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初步研究认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的风口,将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心针,业内预计将产生万亿级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徐和谊在《以汽车为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提到,建议通过跨产业的合作,来推动汽车智能网联化、电动化的发展,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以车为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做到:一、革新汽车产业顶层设计思路,加大对新型汽车产业的支持;二、联合高科技企业、汽车企业共同建设城市大脑;三、引导的同时监管智能共享汽车发展;四、引导跨产业合作,规范跨产业数据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今年的两会提案同样聚焦新基建,提出加快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交通强国战略的提案。他建议国家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各地政府加大探索和投入,一方面加强探索城市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另一方面则要加快交通路网车路协同智能化改造。除此之外,还要建设全国性的新一代智能交通治理平台,加快形成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

       新基建的发展,对电化学储能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新基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发力点,而储能则是这些变革的能量基础。曾毓群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将储能纳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储能的法律地位;建立价格机制,准许电网侧储能纳入电网规划,进入输配电成本核算;完善标准和管理体系,确保储能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建设吉瓦时级大型储能示范站,引领全球能源转型,塑造中国制造新名片。

       二、汽车税改

       第18次走进两会现场的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在今年的两会建言中重点聚焦汽车税改问题,与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联名提交了《关于将车辆购置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建议》。在其提出的三项建议中,有两项与汽车税改相关,分别涉及车辆购置税和汽车消费税。

       针对车辆购置税,李书福建议将车辆购置税由中央税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和地方共享比例为50%:50%。同时,建议将调整后的车辆购置税地方财政收入适当比例用于汽车企业新技术研发以及促进汽车消费。

       在消费税层面,李书福建议将其由目前的生产环节后移至销售环节,中央与地方采取“五五共享”的模式,有利于减少企业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将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层面,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聚焦抗疫减负、促进汽车消费,包括:推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减轻汽车消费总体税负,降低购车成本;改善汽车消费环境,拓展消费渠道,加大汽车下乡支持力度,刺激消费;大力发展二手车交易市场,积极解决“停车难”、“充电难”问题。

       三、新能源汽车

       2019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行业深度调整、补贴政策退坡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2019年全年产销量出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同比下降。今年一季度,在疫情冲击的叠加影响下,产销下降态势严峻,包括动力电池、零部件、整车企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持续承压。

       徐和谊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技术成本拐点尚未到来、市场驱动暂且乏力、产业链风险持续攀升的客观形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他提出三点建议:一、建议政府主导创建动力电池产业引导基金,对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金融支持,统筹和放大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二、建议加快绿色金融一揽子工具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创新应用,以产融创新结合为产业链赋能;三、建议加大汽车金融在消费、使用、服务等环节的推广力度,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提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多方面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新问题。他建议:第一、审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优化顶层政策导向;第二、改善新能源使用环境,激发消费新能源汽车动力;第三、继续加大对使用新能源车的鼓励。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基于对汽车产业的深度实践和调研,提出四项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商用车积分政策、汽车新标准建设等议题,以解决中国汽车产业协调发展与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创新与高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认为小型电动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并提出建议:一、确立小型电动车产品标准;二、制定以降低能耗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三、给予小型电动车税费优惠;四、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凸显小型电动车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合众新能源汽车董事长方运舟认为新能源汽车不是产品和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和传统汽车之间两个业态的竞争。他此次提出七项建议:一、大力推进对公市场使用新能源汽车;二、放开城市新能源汽车限购指标;三、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拓展农村市场,四、积极推进路权、电价、停车、高速收费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五、延长国补政策退坡时间,加快资金结算;六、给予金融、税费及资金支持;七、给予新能源汽车企业专项研发资金支持,助力技术升级。

       此外,曾庆洪提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做好科学规划布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我国汽车产业协同,提高新能源汽车整体行业竞争力;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

       四、插混汽车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工商联主席、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在《关于大力推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提案》中呼吁——给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相同的待遇。他建议,对技术指标符合《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86号)要求的插混汽车,给予以下优惠政策:

       (一)取消对插混汽车的政策歧视,在双积分政策、路权、准购权、政府用车采购等方面,给予插混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相同的待遇;

       (二)保持免征购置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提供政策导向支持与执行保障,鼓励插混汽车用于共享出行和网约车;

       (四)打破地方保护,取消部分城市设置的地方新能源汽车目录,由国家统一制定目录;

       (五)鼓励并促进大众消费,对发动机排量小于1.5L的插混汽车免征消费税。

       五、智能网联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建议,在部分管制区域、部分限定路段试点法律法规突破,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需要。例如,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高度自动驾驶先行示范区,并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在示范区内试点突破法律法规限制,允许高度自动驾驶车辆上高速、高架道路进行测试及示范应用。

       此外陈虹建议,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逐步开放城市限购限行。做好城市交通基础信息的数字化积累,加速以大数据、智慧交通管理的方式代替简单的限行;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城市停车进行动态疏导和定价调节管理,同时通过增加小区立体停车库改造及构建共享平台,来化解停车难的问题。

       六、品牌向上

       朱华荣在提案《关于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下,快速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品牌力、拉动中国经济的建议》中呼吁:一、倡导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公众人物,优先使用、购买中国品牌汽车;二、大型活动或国家行为层面,更多展现中国汽车品牌形象;三、重量级媒体引导,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共塑行业舆论环境。

       七、全球发展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扑朔迷离的竞争格局,中国汽车“走出去”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呼吁:一、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国家战略,推动汽车强国建设;二、引导新能源汽车出口新增长点,强化对出口企业的管理;三、建立汽车质量品牌评价体系,加强品牌培育;四、搭建“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护航企业“出海”;五、优化跨境金融政策支持,加大对汽车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六、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权益保障机制,保护中国汽车企业利益。

       八、适度放开“禁限摩”

       值得一提的是,李书福建议适度放开“禁限摩”,包括:一、试点部分城市恢复摩托车上牌及通行,制定摩托车相关交通管理办法;二、重新制定摩托车驾照考试等级,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和营运摩托车的管理;三、鼓励摩托车相关企业在新能源暨摩托电动化方向加大研发力度,出台全国统一的电摩上牌政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月?15?日,中国质量协会在北京发布?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NEV-CACSI)测评结果。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NEV-CACSI)为78?分(满分?100?分),比燃油汽车低?1?分,已接近燃油汽车水平。其中,纯电动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78?分,创下测评以来最高水平,同比提高?1?分,连续?5?年实现增长;插电混动汽车用户满意度?80?分,创下?6?年来最高水平,首次超过燃油汽车,同比提高?1?分。

       市场竞争促进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供给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随着“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和补贴退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除了最早进入新能源行业传统自主品牌,外资品牌、合资品牌、造车新势力近年来也纷纷加入新能源阵营。这些后加入者很多产品主要面向私人用户和中高端市场。随着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新能源汽车产品日益丰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加快。新能源乘用车大型化、高端化趋势明显。行业电动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测评数据显示,插电混动汽车市场,合资品牌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蔚来、威马和外资特斯拉满意度均领先于其他竞品。

       产品丰富和结构升级充分满足了用户需求。测评数据显示,插电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感知质量与预期质量差距均小于燃油汽车。研究发现,续航里程越高,满意度水平越高,抱怨率最低,忠诚度最高。一线城市用户满意度?81?分,远高于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满意度水平。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更受年轻用户的青睐。95?后用户满意度?80?分,高于其他年龄段用户。

       新能源汽车品牌形象和质量持续提升。2020?年纯电动汽车品牌形象同比提高?2.7?分,插电混动汽车同比提高?1.6?分。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感知质量?78.8?分,同比提高?1.2?分。其中,纯电动汽车感知质量同比提高?1.6?分,插电混动汽车同比提高?0.7?分。

       新能源汽车感知质量提升主要原因是服务质量的全面改善。2020?年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76?分,比燃油汽车高?1?分,同比提高?1?分。除服务设施环境外,其他指标的得分均高于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保养相对简单,服务收费满意度明显高于燃油汽车。造车新势力依托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运营手段,贯穿售前、售中、售后全周期,秉承全面服务意识,向客户提供极致的服务体验。

       中质国优测评技术(北京)公司研究总监、CACSI?负责人夏斌指出:“新能源汽车满意度已经接近燃油车水平,但其忠诚度水平与燃油车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其用户抱怨率较高,严重影响‘满意用户’向‘忠诚用户’转化,新能源汽车企业应降低用户抱怨率和产品故障率,切实解决用户体验痛点问题。”

       测评数据显示,2020?年纯电动汽车抱怨率?20.5%,同比升高了5.3?个百分点。抱怨主要集中续航焦虑、充电不方便、电池安全性等问题。插电混动汽车抱怨率?20.2%,比燃油汽车高?2.6?个百分点,主要抱怨传统油车方面的问题。纯电动汽车忠诚度得分?74?分,比燃油汽车低?2?分;插电混动汽车忠诚度?75?分,比燃油汽车低?1?分。

       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表现不佳。测评数据显示,质量可靠性满意度得分?78?分,同比下降?0.3?分。插电混动汽车质量可靠性满意度同比下降?0.8?分,而纯电动汽车略有提高。新能源汽车性能、设计满意度得分?77?分,同比下降?0.8?分。插电混动汽车性能、设计满意度得分同比下降?1?分,纯电动汽车下降?0.4?分。

       插电混动故障次数同比有明显升高。2020?年插电混动汽车百辆新车故障次数?96?次,同比升高?18?次。其中,“行驶转向制动”“内饰”“发动机”“车身外观”这四大系统故障次数约占总体?61%,同比升高?16?次。用户提及的主要故障问题是内饰异味重、行驶中轮胎噪音大、风噪声大、发动机噪音大/有杂音、行驶时车身明显抖动等。

       纯电动汽车“内饰”“行驶转向制动”“车身外观”等传统系统故障率有明显减少。2020?年纯电动汽车百辆新车故障发生次数?102?次,同比下降?18?次。其中,内饰和行驶转向制动的故障次数同比均下降5?次,车身外观故障次数下降?2?次。用户提及的主要故障问题是内饰异味重、风噪声大。内饰异味重同比下降?7?次,续航里程不正常衰减同比下降?2?次。

       纯电动汽车性能设计满意度水平与燃油汽车仍有差距。202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性能设计满意度?76.7?分,比燃油汽车低?1.3?分。纯电动汽车未来应重点提升视野和行车安全、驾驶座、仪表盘及车身内装的性能。纯电动汽车的车内静音效果、气味和充电速度等要素的性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的服务与用户的期望仍有差距。当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少与车主交流,回访环节服务体验差;服务接待需要等待,配件不足需要等待,流程繁琐,没有上门取送车服务;维修技术不过关,故障不能一次性解决;服务过程不透明,无法实时观看服务现场情况;设施不齐全,尤其充电不方便。用户心目中最想要的是实惠、便捷、专业、贴心和可靠。新能源汽车服务商仍要切实解决用户痛点问题,充分满足用户需求,进一步提升售后服务满意度。

       据了解,自?2015?年开始,中国质量协会连续?6?年组织开展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CACSI)测评,并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测评结果。2020?年新能源?CACSI?测评主要类别包括插电混动轿车、插电混动?SUV、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SUV。测评对象为?2020?年销量较大的?37?个品牌车型,涉及全国?17?个汽车生产企业。调查范围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市场区域的?39?个重点城市。调查方式为面访和在线调查,共收集到有效样本?2901?个。调查时间为?2020?年?5?月?1?日至?8?月?30?日,调查方式采用定点拦截面访和电话预约面访。测评指标体系按总体满意度评价,质量可靠性评价,性能设计评价和售后服务评价?4?个维度构建。调查由中质国优测评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组织实施。

       CACSI?采用了先进的全球统一标准测评模型,测评结果的稳定性和统计显著性较强,无论对用户选购汽车,还是对生产企业改进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新能源类别及车型结构类别综合划分细分市场车型,各细分市场?NEV-CACSI(新能源汽车综合满意度指数)第一(含并列第一)的车型是:

       A00?级纯电动轿车:上汽通用五菱?宝骏?E100/E200、长城汽车欧拉?R1

       A?级纯电动轿车:比亚迪秦?EV/秦?Rro?EV、广汽新能源?Aion?S

       A0?级纯电动?SUV:北汽新能源?EX3

       A?级纯电动?SUV:威马?EX5

       B?级/C?级纯电动?SUV:蔚来?ES6

       插电混动轿车:华晨宝马?5?系?PHEV

       插电混动?SUV:上汽大众途观?L?PHEV

       新能源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第一的是:比亚迪、北汽新能源

       表格来源于中国质量协会

       表格来源于中国质量协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